2019年廣東高考分數線相比18年如何
2019年廣東高考相比于2018年,理科本科分數線上調14分,文科本科上調12分,??葡抡{45分。
2018年開始,廣東省就取消一本二本批次,全部并入本科批次招生。2019年理科本科線是390分(18年376分),文科本科線是455分(18年是443分),高分優先投檔線文理科分別是546分和495分。
但是文理科高職??婆姆謹当?018年整整下調了45分,分別是170分和160分;這次下調主要是響應國家高職??茢U招的策略,讓更多低分數考生有機會成為技能人才,以滿足國家目前對技術人才的需求。
從2019年廣東省文科類分數段統計數據來看,455分本科線以上的考生有106285人,本科上線率約35%。從2019年廣東省理科類分數段統計數據來看,本科線390分以上考生共有208357名,理科本科上線率約60%。
2019吉林護士資格證考試報名時間:18年12月25日-19年1月8日
1.2019吉林護士資格證考試報名時間:2018年12月25日至2019年1月8日
2.2019吉林護士資格證考試報名網上報名流程:用戶注冊→填寫報名信息→上傳照片→提交信息→打印報名申請表
發現信息有誤,點擊“撤銷提交信息”后修改報名信息(證件類型、證件編號不得修改)→重新提交信息→重新打印申請表
3.2019吉林護士資格證考試報名要求:
(1)須準確填寫注冊信息,并牢記登錄郵箱和密碼,這是登錄網上報名系統填寫報名信息的入口;
(2)登錄郵箱務必真實有效,以保證您丟失密碼時,能夠收到我們發出的密碼重置郵件;
(3)每個登錄郵箱只能對應一個考生信息,不同考生請勿使用同一郵箱進行報名,否則將導致報名信息丟失;
(4)每個證件編號僅能填報一次,一旦輸入錯誤將影響本人或其他人報考。如證件編號已被使用,請考生攜帶本人身份證前往當地的考點或報名點申請重新報名;
(5)報名信息(不包括證件類型、證件編號)填寫有誤的,考生可于網上預報名期間登錄系統修改并重新提交,核對無誤后重新打印申請表,確保用于現場確認的申請表信息與網上報名系統的最終信息一致。
逐月對比2O18年和2019年的日歷,你發現每個月的天數相同嗎
2018年和2019年每個月的天數都相同,大月31天,小月30天,只有二月份是28天。
太陽歷又稱為陽歷,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。太陽歷的歷年近似等于回歸年,一年12個月,這個“月”,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。陽歷的月份、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,根據陽歷的日期,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;但在每個月份中,看不出月亮的朔、望、兩弦。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,平年365天,閏年366天,每四年一閏,每滿百年少閏一次,到第四百年再閏,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。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,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。
當儒略·凱撒第三次任執政官時,指定以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為首的一批天文學家制定新歷,這就是儒略歷。
儒略歷的主要內容是:每隔三年設一閏年,平年365天,閏年366天,歷年平均長度為365.25日。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,這樣,羅馬執政官上任時就恰值元旦。
儒略歷每年分12個月,第1、3、5、7、10、12月是大月,大月每月31天。第4、6、8、9、11月為小月,小月每月30天。第二月(即原先的第十二月)因為是行刑的月份,為了使這個月份快快過去,儒略把二月份減少了一天,在平年是29天,閏年30天,雖然月序不同于改歷前,可是仍然保留著原來的特點,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。
奧古斯都當上新國王后,把儒略歷的第八月改稱為“August”,即奧古斯都月,因為他的生日在八月。但這個月是小月,未免有點遜色,何況羅馬人以單數為吉,而30天卻是個雙數,于是就從2月份拿出一天,加到奧古斯都月里,這樣8月就31天了,可憐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,碰上四年一次的閏年也不過29天。這樣,大小月相間的規律破壞了,一直到兩千年后的今天還受到影響。
公歷的紀元,是從“耶穌降生”的那年算起的,今年是耶穌降生后的第2016年,也就是2017年,這與基督教的興盛密切相關。
農歷中的二十四節氣,也是一種陽歷,從戰國、秦漢時期起,就一直是我國人民安排農事活動的主要依據。二十四節氣的制定,是從春分點算起,太陽沿黃道穿越星座,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。如“春分”就是太陽過春分點的時刻;清明、谷雨……夏至……冬至……各節氣,就是太陽經過距春分點15度、30度……90度……270度……的各點的時刻。由于太陽在黃道上運行并不十分均勻,即每運行15度花費時間不盡相同,因此相鄰節氣間的間隔天數少則14.7天,多則15.7天。
二十四節氣雖然嚴格說是指24個時刻,但一般也可指日期。如1988年的“春分”為二月初三17時39分,我們也可說1988年二月初三為春分日。
二十四節氣循環的周期,正是四季變化的周期——回歸年。這一點從二十四節氣名稱就可看出來。所以,二十四節氣其實就是四季變化周期中的24個標志點(時刻),因而純屬陽歷。而儒略歷也是一種陽歷,平年365天,閏年366天,歷年平均等于回歸年。所以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個都總是對應著一至兩個儒略歷日期,例如,春分總是固定在3月20日或21日,但這樣規定后卻帶來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煩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們發覺,真正的春分不再與當時的日歷一致,這個晝夜相等的日期越來越早,到16世紀末已提前到3月10日或11日了。于是乎,1582年3月1日,格里高利頒發了改歷命令,內容是:
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,而不是10月5日,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,10月4日是星期四,第二天10月15日就是星期五,也就是說1582年的十月有21天,而不是31天。1582年有355天,而不是365天,這樣,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老賬一筆勾銷了。
為避免以后再發生春分飄離的現象,改閏年方法為:
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,但當公元年數后邊是帶兩個零的“世紀年”時,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。如1600年、1700年、1800年和1900年,在儒略歷里都是閏年,但在格里歷里只有1600年為閏年。
格里高利歷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,比回歸年長26秒。雖然照此計算,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,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。
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