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州詞王之渙詩意
詞王之渙翻譯
涼州詞
【唐】王之渙
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
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
譯文
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,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。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,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。
賞析
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。寫得蒼涼慷慨,悲而不失其壯,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,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,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。
首句“黃河遠上白云間”抓住遠眺的特點,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:遼闊的高原上,黃河奔騰而去,遠遠向西望去,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。次句“一片孤城萬仞山”,寫塞上的孤城。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,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。這兩句,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,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,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,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。
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,所吹的曲調恰好是《折楊柳》,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。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?!傲迸c“留”諧音,贈柳表示留念。北朝樂府《鼓角橫吹曲》有《折楊柳枝》,歌詞曰:“上馬不捉鞭,反拗楊柳枝。下馬吹橫笛,愁殺行客兒?!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。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。于是,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?,F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《折楊柳》曲調時,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。于是,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: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《折楊柳》曲調呢?要知道,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,哪有楊柳可折!說“何須怨”,并不是沒有怨,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,而是說怨也沒用。用了“何須怨”三字,使詩意更加含蓄,更有深意。
三、四兩行,明代的楊慎認為其含有諷刺之意,其所著《升庵詩話》中言:“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,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?!弊髡邔懩抢餂]有春風,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,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于不顧。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“興寄”的傳統,更何況“詩無達詁”,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,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。具體這兩句的解釋: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,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,光“怨”它又有何用?
作者簡介
王之渙,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,字季凌,。性格豪放不羈,常擊劍悲歌,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。名動一時,他常與高適、王昌齡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。其代表作有《登鸛雀樓》、《涼州詞》等。
收起
大家都在圍觀
space
04:36
醉翁亭記
環滁皆山也。其西南諸峰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瑯琊也。山行六七里,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,釀泉也。峰回路轉,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作亭者誰?山之僧智仙也。名之者誰?太守自謂也。
10.6萬人已學
space
01:21
春曉古詩
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。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。春天的清晨一覺醒來,窗外,鳥兒們清脆的鳴叫聲此起彼伏,像是在演奏動人的協奏曲。春天里,生命的氣息是那樣美好。
18.4萬人已學
space
00:48
詠柳
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絳。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。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,輕柔的柳枝垂下來,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。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?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
12.2萬人已學
space
01:19
道德經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,萬物之始,有名,萬物之母。故常無欲,以觀其妙,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15.7萬人已學
space
13:19
弟子規
弟子規,圣人訓。首孝悌,次謹信。泛愛眾,而親仁。有余力,則學文。父母呼,應勿緩,父母命,行勿懶,父母教,須敬聽,父母責,須順承。
18.9萬人已學
space
02:41
短歌行
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!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??斠钥?,憂思難忘。何以解憂?唯有杜康。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。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明明如月,何時可掇?憂從中來,不可斷絕。
11.9萬人已學
space
02:01
憶江南
江南好,風景舊曾諳。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能不憶江南?江南憶,最憶是杭州。山寺月中尋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頭。何日更重游!江南憶,其次憶吳宮。吳酒一杯春竹葉,吳娃雙舞醉芙蓉。早晚復相逢!
14.6萬人已學
space
02:44
小石潭記
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聞水聲,如鳴佩環,心樂之。伐竹取道,下見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為坻,為嶼,為嵁,為巖。青樹翠蔓,蒙絡搖綴,參差披拂。
12萬人已學
space
01:32
古朗月行
小時不識月,呼作白玉盤。又疑瑤臺鏡,飛在青云端。仙人垂兩足,桂樹何團團。白兔搗藥成,問言與誰餐。蟾蜍蝕圓影,大明夜已殘。羿昔落九烏,天人清且安。陰精此淪惑,去去不足觀。憂來其如何,凄愴摧心肝。
10.1萬人已學
space
01:33
關雎
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參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參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參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
13.8萬人已學
space
00:57
涼州詞王之渙
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,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。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,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。
11.9萬人已學
space
00:57
涼州詞
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,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,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,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。
15.3萬人已學
space
03:25
論語十二章
子曰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”——《學而》;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”——《學而》
12.5萬人已學
space
01:02
春詞
新妝宜面下朱樓,深鎖春光一院愁。行到中庭數花朵,蜻蜓飛上玉搔頭
13.9萬人已學
space
01:35
破陣子·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
醉里挑燈看劍,夢回吹角連營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聲。沙場秋點兵。馬作的盧飛快,弓如霹靂弦驚。了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生前身后名??蓱z白發生!
17.6萬人已學
space
00:57
長安遇馮著
客從東方來,衣上灞陵雨。問客何為來,采山因買斧。冥冥花正開,飏飏燕新乳。昨別今已春,鬢絲生幾縷??腿藦臇|方過來,衣服上還帶著灞陵的雨。問客人為什么來,客人說為了上山砍伐樹木來買斧頭。
17.5萬人已學
space
04:34
勸學
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藍,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。雖有槁暴,不復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,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
15.1萬人已學
space
00:44
子夜吳歌·春歌
秦地羅敷女,采桑綠水邊。素手青條上,紅妝白日鮮。蠶饑妾欲去,五馬莫留連。秦地有位羅敷女,曾在綠水邊采桑。素手在青條上采來采去,在陽光下其紅妝顯得特別鮮艷。
11.2萬人已學
space
01:04
村居
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。兒童散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。農歷二月,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,黃鶯飛來飛去。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,隨風擺動,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。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,如同煙霧般凝集著。
15.3萬人已學
space
00:55
芙蓉樓送辛漸
寒雨連江夜入吳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洛陽親友如相問,一片冰心在玉壺。迷蒙的煙雨,連夜灑遍吳地江天;清晨送走你,孤對楚山離愁無限!朋友啊,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;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,堅守信念!
14.8萬人已學
space
00:57
七步詩
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煮豆來做豆羹,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,留下豆汁來作羹。豆秸在鍋底下燃燒,豆子在鍋里面哭泣。
19.8萬人已學
space
01:08
山行
遠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深處有人家。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于二月花。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,在那白云深處,居然還有人家。停下車來,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。楓葉秋霜染過,艷比二月春花。
11.4萬人已學
space
01:06
江雪
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。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;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。一葉孤舟上,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;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。
17.2萬人已學
space
01:26
畫古詩
遠看山有色,近聽水無聲。春去花還在,人來鳥不驚。遠看高山色彩明亮,走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。春天過去,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斗艷,人走近,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。
10.6萬人已學
space
01:17
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
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。孤帆遠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。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,告別了黃鶴樓,在這柳絮如煙、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。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,消失在碧空的盡頭,只看見一線長江,向邈遠的天際奔流。
16.1萬人已學
space
01:14
元日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,舊的一年已經過去;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,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。
17.2萬人已學
space
00:59
感遇·孤鴻海上來
孤鴻海上來,池潢不敢顧。側見雙翠鳥,巢在三珠樹。矯矯珍木巔,得無金丸懼?美服患人指,高明逼神惡。今我游冥冥,弋者何所慕!孤傲的鴻雁自海上而來,池塘河潢不敢眷顧。側目見到了兩只華麗的翠鳥,在華美的三珠樹上棲息。
18.3萬人已學
space
01:50
愛蓮說
水陸草木之花,可愛者甚蕃。晉陶淵明獨愛菊;自李唐來,世人皆愛牡丹;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。
16.9萬人已學
space
01:14
關山月
明月出天山,蒼茫云海間。長風幾萬里,吹度玉門關。漢下白登道,胡窺青海灣。由來征戰地,不見有人還。戍客望邊色,思歸多苦顏。高樓當此夜,嘆息未應閑。
11.4萬人已學
space
01:04
陋室銘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。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??梢哉{素琴,閱金經。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。南陽諸葛廬,西蜀子云亭??鬃釉疲汉温??
18.7萬人已學
space
00:57
登鸛雀樓
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譯文: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,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。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,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。
16.7萬人已學
space
00:50
絕句
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窗含西嶺千秋雪,門泊東吳萬里船。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,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。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,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。
19.6萬人已學
space
01:08
漁歌子
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鱖魚肥。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,江水中,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,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。83914
17.1萬人已學
space
01:05
贈劉景文
荷葉敗盡,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;菊花也已枯萎,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。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,你必須記住,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??!
10.6萬人已學
space
01:41
飲酒·其五
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自偏。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12.4萬人已學
space
01:15
行路難·其一
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盤珍羞直萬錢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劍四顧心茫然。欲渡黃河冰塞川,將登太行雪滿山。閑來垂釣碧溪上,忽復乘舟夢日邊。行路難!行路難!多歧路,今安在?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。
19.5萬人已學
space
04:36
醉翁亭記
環滁皆山也。其西南諸峰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瑯琊也。山行六七里,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,釀泉也。峰回路轉,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作亭者誰?山之僧智仙也。名之者誰?太守自謂也。
10.6萬人已學
space
01:23
長相思·在長安
長相思,在長安。絡緯秋啼金井闌,微霜凄凄簟色寒。孤燈不明思欲絕,卷帷望月空長嘆。美人如花隔云端,上有青冥之高天,下有淥水之波瀾。天長地遠魂飛苦,夢魂不到關山難。
17.3萬人已學
space
01:01
夜書所見
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,送來陣陣寒意,江上吹來秋風,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。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呢!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。
18.7萬人已學
space
01:32
山居秋暝
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。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。隨意春芳歇,王孫自可留。譯文: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,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。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,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。竹林喧響知
20萬人已學
space
01:01
望廬山瀑布
日照香爐生紫煙,遙看瀑布掛前川。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。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,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。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,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。
10.8萬人已學
space
01:14
泊船瓜洲
京口瓜洲一水間,鐘山只隔數重山。春風又綠江南岸,明月何時照我還?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,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。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,天上的明月呀,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?
19.8萬人已學
space
01:20
送綦毋潛落第還鄉
圣代無隱者,英靈盡來歸。遂令東山客,不得顧采薇。既至君門遠,孰云吾道非。江淮度寒食,京洛縫春衣。置酒臨長道,同心與我違。行當浮桂棹,未幾拂荊扉。遠樹帶行客,孤村當落暉。吾謀適不用,勿謂知音稀。
15.1萬人已學
space
01:51
贈衛八處士
人生不相見,動如參與商。今夕復何夕,共此燈燭光。少壯能幾時,鬢發各已蒼。訪舊半為鬼,驚呼熱中腸。焉知二十載,重上君子堂。昔別君未婚,兒女忽成行。怡然敬父執,問我來何方。問答乃未已,兒女羅酒漿。夜雨翦春韭,新炊間黃粱。
10.8萬人已學
space
04:04
桃花源記
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,漁人甚異之。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從口入。初極狹,才通人。
15.9萬人已學
space
01:08
渡荊門送別
渡遠荊門外,來從楚國游。山隨平野盡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飛天鏡,云生結海樓。仍憐故鄉水,萬里送行舟。
14.1萬人已學
space
02:29
桃源行
漁舟逐水愛山春,兩岸桃花夾古津。坐看紅樹不知遠,行盡青溪不見人。山口潛行始隈隩,山開曠望旋平陸。遙看一處攢云樹,近入千家散花竹。樵客初傳漢姓名,居人未改秦衣服。居人共住武陵源,還從物外起田園。
16.5萬人已學
space
01:11
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
渭水自縈秦塞曲,黃山舊繞漢宮斜。鑾輿迥出千門柳,閣道回看上苑花。云里帝城雙鳳闕,雨中春樹萬人家。為乘陽氣行時令,不是宸游玩物華。
10.9萬人已學
space
01:41
歸園田居·其一
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誤落塵網中,一去三十年。羈鳥戀舊林,池魚思故淵。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園田。方宅十余畝,草屋八九間。榆柳蔭后檐,桃李羅堂前。曖曖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。狗吠深巷中,雞鳴桑樹顛。
16.6萬人已學
space
01:26
青溪
言入黃花川,每逐青溪水。隨山將萬轉,趣途無百里。聲喧亂石中,色靜深松里。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葦。我心素已閑,清川澹如此。請留盤石上,垂釣將已矣。
18.2萬人已學
——客官已經到底啦——
王之渙有多少首涼州詞
王之渙只有一首《涼州詞》他只傳下可憐的六首詩,其中一首很著名,就是《涼州詞》,也叫《出塞》,還叫《聽玉門關吹笛》: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唐玄宗為解決邊疆防務問題想出了兩個對策。一是設節度使,讓一個人兼任某個邊區的軍事和行政首長,提高處理邊事的效率。另一是募"長征兵",把從前由府兵戍邊改為職業軍人在邊區"落戶"。這兩個對策后果如何且不說,這里想說的是:《涼州詞》所傳達的生命體驗,是很有代表性的"長征兵"們的體驗。人們讀《涼州詞》,總以為作者站在涼州城寫詩,而且只是寫一瞬間的感受,這是錯的。讓我們先借鑒一下美術方面的情況。近代畫家學西方,講究透視,一張畫正面畫了山南,就不準把山北的正面同時畫上;畫兩個相同的物體,就該近的大遠的小。而我們的古代畫家是不興這一套的。他們不但可以把從不同觀察點上看到的景物同等大小地、并排地繪畫出來,而且可以把不同時間甚至生前死后的不同場面畫在一幅畫里。王之渙這《涼州詞》有點像古畫家那種"散點透視",把征人出戍、初到涼州、久駐邊城的廣闊時空濃縮在四句詩里了。"黃河遠上白云間"--寫詩常要寫景,而寫景又要寫得有情,這是常識了。但人們往往沒有深察,不知道古代詩人對一個"景句"的要求,是要它潛藏盡量多的內容,傳達更多的生命體驗。要深入體味這句詩,關鍵在于那個"上"字。這是句"詩家語",不是個散文句。這句的主語不是"黃河",而是沒寫出來的征人,"長征兵"。"黃河"只是個特殊的狀語。比照王昌齡的"黃沙百戰穿金甲"吧,那只能理解在黃沙中身經百戰。因此,"黃河遠上"就應理解為沿黃河而上。唐王朝是從黃河中下游一帶招募職業軍人的。他們離鄉背井,從寬闊的黃河岸,來到蘭州附近渡過相對狹窄的黃河,漸行漸遠漸覺無窮,地勢漸高漸覺心寒;放眼前頭,又只見一抹荒涼,唯有白云無盡。我們倘能如此設身處地,則這一"上"便令到悲從中來不可斷絕了。這是向涼州進發途中的感受,語氣中帶著埋怨。"一片孤城萬仞山"--謝天謝地,終于來到涼州了!然而,能有長舒一口氣的愉悅嗎?不能。相反,倒有倒抽一口涼氣的感覺。不信?你看,這里除了城就是山,而且城是孤城,山是高山,其荒寒冷落蕭瑟寂寥是無法想像的。這是初到涼州時的感受,那大失所望的語氣涵著多少凄愴與無奈!"羌笛何須怨楊柳"--"怨楊柳"不是怨那些楊柳,應理解為用楊柳曲的調子表怨。唐人習慣用笛子吹出楊柳曲表怨別之情。在"一片孤城萬仞山"的涼州,響起蒼涼哀怨的笛聲,吹的是思鄉的楊柳曲。如果是一個初到涼州的戍兵,會感到多少有點安慰。但是,如果是一個久駐涼州不斷失望的戍兵,他就會感到厭煩了。厭煩,生自高度的怨恨。怨到什么程度?怨到要說"何須怨"的程度:根據長期以來的經驗,無論怎樣怨都無濟于事,絕望了!造成絕望的原因是:"春風不度玉門關"--在中華文化傳統的熏陶下,人們提起"春風",就會感到"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"的一片生機,而人也仿佛對前途充滿希望?,F在作出個判斷:玉門關外的涼州沒有春風。這一方面是順著前句來個抬杠:你吹什么折楊柳?這里連春風都來不到,哪里有楊柳讓去折???但更要緊的是:沒有春風的關外,一切生命都只好在摧殘中掙扎。人,也一樣!前人指出,這句詩是說"恩澤"沒施到征人身上,不錯。第三四句一氣呵成,傳達的是久戍涼州后那種深深的怨。"怨",這字是全詩的線索。而全詩最傳神之筆,是"何須怨"這個短語。最傳神之筆,古稱"詩眼"。"眼睛"秋波流轉,便令人顛倒思量!全詩的時間和空間都有大跨度,掌握這跨度就不難體會作品的情思。王之渙估計不是個戍兵,他是在極同情戍兵的情感支配下寫這首詩的,所謂"感同身受",王氏的確也把戍兵的生命體驗豐盈地傳達出來了。
《涼州詞》王之渙的意思
意思:
其一:
縱目望去,黃河漸行漸遠,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,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,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,顯得孤峭冷寂。
其二:
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,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??!
原詩:
涼州詞二首
唐代:王之渙
其一:
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
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
其二:
單于北望拂云堆,殺馬登壇祭幾回。
漢家天子今神武,不肯和親歸去來。
遠上:遠遠向西望去。仞:古代的長度單位,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。春風: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。度:吹到過。來:語助詞,無義。
擴展資料主題思想:
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,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、荒涼的景色,悲壯蒼涼,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,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,這種哀怨不消沉,而是壯烈廣闊。
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。詩歌以漢代唐,寫一位邊地首領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愿,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,從側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。
作者成就影響:
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,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,大氣磅礴,意境開闊,熱情洋溢,韻調優美,朗朗上口,廣為傳頌。
其詩用詞十分樸實,然造境極為深遠,令人裹身詩中,回味無窮。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?!包S河遠上白云間”,僅七個字,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??上脑姼枭⑹乐?,傳世之作僅六首,輯入《全唐詩》中。
人物軼事:
智審黃狗
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,在文安縣做官時,受理過這樣一個案子。30多歲的民婦劉月娥哭訴:"公婆下世早,丈夫長年在外經商,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。
昨晚,我去鄰家推碾,小姑在家縫補,我推碾回來剛進門,聽著小姑喊救命,我急忙向屋里跑,在屋門口撞上個男人,廝打起來,抓了他幾下,但我不是他的對手,讓他跑掉了。
進屋掌燈一看,小姑胸口扎著一把剪刀,已經斷氣。"王之渙通過庭審家里有狗,但是狗沒叫,料定是熟人作案;有廝打,確定殺手是高個并且背上有抓痕。繼而破案。